《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股票配资平台官方版,自问世起就饱受争议,封建朝廷认为这是在教老百姓造反,应当禁止,金圣叹认为《水浒传》是才子之书,而毛主席则觉得《水浒传》好就好在他告诉世人投降派是没有好下场的。
而大部分人在读《水浒传》的结局时,基本上都会对宋江恨得咬牙切齿,因为他不仅铁了心要招安,还在最后用毒酒杀死了李逵,只因为害怕李逵影响身后的名声。
然而李逵在得知宋江给自己喝的是毒酒以后,并没有像之前那样发自内心赞同宋江,而是通过一句遗言发泄了对宋江的不满,且这句话可以称得上是字字诛心。
在小说中梁山坡的一众好汉彼此之间都以英雄互称,可实际上有很多人用现在的道德标准来看,绝对算不上是好人,也更谈不上是英雄,李逵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虽然李逵对于好兄弟十分讲义气,可他本质上就是一个杀人犯,一开始他在县里杀人,还可以说是意外,是因为生性鲁莽,可他后来解救晁盖时乱杀无辜的行为却根本没办法洗白。
展开剩余88%在江州劫法场的时候,晁盖明确表示“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可是李逵却像聋了一样,一斧一个抬头看过去杀的尸横遍野。这里自然有李逵情急之下失去理智的原因,但不得不说李逵生性嗜杀也是原因之一,可就是这样一个天煞星却唯独对宋江忠心耿耿。
李逵在宋江之前是跟着戴宗混的,当时戴宗是监狱长,对于杀人逃犯李逵,戴宗选择收下做小弟让他当上了监狱管理员,这既可以为自己找一个好帮手,也能通过官职约束李逵的行为。
但戴宗对李逵却谈不上有多么大的恩德,因为戴总其实并没有给李逵物质上过多的帮助,以至于李逵始终挣扎在温饱线上,而李逵又喜欢赌博,这使得李逵虽免了牢狱之灾,却一直负债累累。
直到及时与宋江的出现才缓解了李逵的经济窘迫,一出手就是十两银子,直接征服了李逵,那简单粗暴的灵魂,而且戴宗还劝告宋江不要给李亏钱,可以看出在李逵心中,宋江是远比戴宗更值得追随的存在。
自那以后李逵变对宋江产生了偶像滤镜,因为从小到大李逵都被当做莽夫,当做流氓,可宋江却把自己当做兄弟,而且不跟自己计较利益得失,这简直跟父母没什么两样。
而且李逵只有一个母亲需要供养,某种程度上缺失了父爱的理亏,潜意识里已经把宋江当做了父兄对待,所以与其说李逵是对宋江一个人讲义气,不如说李逵是在跟宋江讲亲情。
更重要的是李逵在书中大多时候是缺少办事能力的,经常会把事情搞砸,可即便如此,宋江也只是批评教育,而从来没有过要赶他走或者疏远他的意思,这种宽容也让李逵十分感动。
而站在宋江的角度,他又是否真的那么欣赏李逵,把他当做亲兄弟对待?是否真的值得李逵如此忠心耿耿的,这就要从宋江的人生理想说起了,比如说他为什么执着于招安。
相比于李逵这个黑社会或者说地痞流氓,宋江绝对算得上是正儿八经体制内出身,即便押司这个官职比不了大权在握的太尉可在老百姓,心里也是天一样的存在,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
宋江在上梁山之前,他所得到的尊重和社会与个人价值的体现几乎都是押司这个身份给他的,换句话说是朝廷给他的。
因此宋江自始至终都对朝廷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执念,这种执念是被忠君爱国的思想给驯服之后产生的,而且这个爱国和我们今天理解的爱国主义还不一样,因为他爱的国是大宋江山,是皇帝。
宋江未必熟读四书五经,也不是什么大儒,可是君臣父子的关系却像是思想钢印一般烙在宋江心里,以至于宋江纵使有文韬武略,也无法想象出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出路。
当他遭小人陷害而被逼上梁山以后,他也只认为是皇帝被奸臣蒙蔽而做出了错误决定,完全没有思考过,是皇帝本身有严重的问题,哪怕皇帝任命高俅做太尉,完全是出于十分荒唐的理由。
这时候我们再去看宋江上梁山落草为寇的行为就理解了他对于招安为什么这么执着,因为他始终都没有想过真正要去造反,他不会去效仿黄巢和陈胜吴广,如果硬要说他更像是蝙蝠侠。
宋江是能够看见朝廷的黑暗面以及不合理之处的,可他确认为这种社会问题的根源不是制度,而是有人导致了制度无法正常运行,因此他落草为寇,与其说是造反,倒不如说是以自己的方式在维护宋王朝的统治。
也正因如此,宋江对于李逵的恩情和忠义和我们想的可能根本就不一样,因为宋江和李逵的关系其实就是宋江和皇帝关系的复刻。
这种对比写法在古典小说中非常常见,宋江和李逵之间,宋江就是皇帝,就是朝廷,李逵就是臣子百姓,所以宋江让李逵为了自己身后的名声去死的时候,大概率是没有多少心理负担的。
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说宋江完全不伤心也是违背人性的只是宋江可以用家国大义来安慰自己,用保住梁山兄弟的清白来安慰自己,从而使自己在做出杀害兄弟的行为时能够在心理上更加轻松。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李逵对于宋江的忠诚和宋江对于李逵的一起是不对等,是错位的,因为李逵对于宋江的感情类似于亲情,而宋江对于李逵的感情则是自己价值观的一种具象化。
说人话就是李逵把宋江当父兄,宋江把李逵当做工具,当做自己实现人生理想,也就是替天行道的工具,当做自己重新被朝廷接受和认可的工具,并且从李逵死前的那句话来看,李逵某种程度上可能比宋江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在宋江帮助朝廷解决了内忧外患以后,朝廷便开始卸磨杀驴,解决最后一个心头大患——宋江造反集团,而宋江其实也没有想到朝廷会这样心狠手辣,但他仍然选择了接受。
宋江明白,自己已经走上了招安这条路,走上了用梁山好汉全体将士的性命,为自己以及梁山挣得忠义名声的路,此时后悔选择其他道路只会让兄弟们的血白流,让之前的努力付之一炬。
更何况只剩下一些残兵败将的梁山真的还能够像之前一样跟朝廷对抗吗?朝廷如果真的想把梁山剿灭,也不是不可能,想要跟朝廷分庭抗礼,就必须保证后勤供应,一个土匪集团怎么能够对抗整个国家呢?
所以宋江之前选择招安是因为骨子里的奴性,而当朝廷打算置他于死地时,他仍然不反抗,则是因为没得选,倒不如用生命成全自己的名声。
可是宋江死了以后还有一个潜在隐患,那就是李逵,李逵生性鲁莽,并且一直以宋江为中心,一切危及自己的人或者事物都会被李逵消灭,某种程度上,李逵对于宋江的感情也有一丝忠君爱国的既视感,所以宋江必须在自己死之前把李逵也除掉,以免李逵做出出格的事情,玷污自己的名声。
但这里也不得不替宋江辩解一下,那就是宋江想让李逵死,并不完全为了自己一个人,还为了那些已经死去的弟兄。
现在朝廷已经把他们给定性为了卫国牺牲的烈士,如果因为李逵一个人的冲动,而让这些弟兄们白白死去,连个好名声和朝廷的照顾都得不到,那自己也会觉得很愧疚。
所以再三权衡之下,宋江才决定骗李逵喝下毒酒,而当李逵得知真相以后也没有大吼大叫,更没有像之前一样劝宋江不要招安,不要什么事情都唯朝廷是从。
而是流着泪说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然后便安静的死去,这段话是李逵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和感慨,但同时也在向宋江发泄的不满。
李逵的言外之意就是宋江其实一直都在把自己当做工具人,当做随用随丢的消耗品,而从来没有真正拿自己当做兄弟,到头来居然还要用自己的性命来成全虚无缥缈的名声,来讨好朝廷。
对于宋江的这种评价是让宋江难以接受的,因为他让宋江的忠义受到了质疑,在某种程度上又体现了对于忠君爱国思想的反思,哪怕还到不了反封建的地步,但也比宋江高出了一个层次。
宋江也不是傻子,他能听得懂,所以宋江也不得不在死前思考这番话,思考自己是否做的是对的,且宋江大概率会发现自己坚持了一辈子的价值观可能是错的,是逻辑难以自洽的,李逵的这番话击碎了宋江的信仰,说字字诛心自然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1]姚成凤 也论《水浒传》中的忠义
[2]邵丽 对《水浒传》中的李逵形象的解析
[3]刘樱姝 李逵和宋江的双向选择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官方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